調解模式
家事案件先找社區威望高的老同志、社區干部以及熟悉當事人家庭情況的人進行調解;離婚案件除了找婦聯等當地相關部門,還找當事人的親戚朋友化解矛盾,確實不行就在法庭主持下進行解調,調解不成再作最后判決。
調解成效
在辦理各類家事糾紛案件中,結案率100%,調解率93%,服判息訴率99%。
“我今天找你們解決兩個問題。一是辨別發票真假;二是今年的錢,兒女也該付了。”近日,年近80歲的村民盧某某找到恩陽區人民法院柳林法庭,請求干警幫助他解決兒女應該承擔的費用問題。
老人有兩兒一女,由于年邁,身體健康狀況欠佳,便在街道上租房住,每月960元社保收入僅能維系基本生活。兩年前,通過法院判決三個子女每人每年給房租4000元,醫藥費按實際產生平均分攤,子女們也按照判決履行責任。但好景不長,判決還不到三年,老兩口又找到法官,因為二兒子懷疑他們在報銷的發票上作假。老人十分委屈:“周庭長,兒子說這個發票是假的,現在的發票怎么可能是假的。”
從老人手中接過發票,柳林法庭庭長周毅認真看了起來:“我看這都是正規醫療機構出具的發票,沒有問題。”
為了弄清楚真實情況,干警們對老人的家人進行了走訪。
“你莫問發票的真假,我看都不得看,我父母說多少錢我該拿多少,怎么說一定要個發票嘛。”老人的三兒子面對干警的走訪表示理解,而且態度非常明確。
通過走訪,干警們發現問題出現在老人的二兒子身上,因為老人所出具發票上的姓名與老人的姓名同音不同字,而且老人在住院期間還有在外面藥店開具的購藥發票,其二兒子懷疑發票的真偽。法官鑒定這純屬開票人誤寫,但二兒子要求以人民醫院住院部開具的發票為準。
面對無理要求和刁難,法官們進行嚴厲的警告:如果不履行判決,就強制執行。最終,在法官的耐心勸導下,也迫于法律的壓力,二兒子同意履行上述義務。
柳林法庭所受理的案件中80%都是家事案件,這樣的案件往往硬判后遺癥多。近年來,柳林法庭針對家事案件先進行調解,找社區威望高的老同志、社區干部以及熟悉當事人家庭情況的人進行調解;離婚案件除了找婦聯等當地相關部門,還找當事人的親戚朋友化解矛盾,確實不行就在法庭主持下進行解調,調解不成再作最后判決。
據介紹,為了維護轄區每個小家庭的和諧,柳林法庭打造了專門的家事審判法庭,如果是離婚案件,審判庭上就以“妻子”和“丈夫”這種稱謂,給雙方營造一個溫馨的家的環境,也更容易拉近當事人之間的感情,也拉近了法官在他們心里的這種情感接受度。
除了公平公正之外,周毅說還有一個“情”字,讓當事人感受到法官們是真心在為他們處理事情、解決問題。
此外,柳林法庭還設立了親情互動室、心理咨詢室、家暴臨時庇護所,除了用心盡力公平對待當事人外,這些溫情的執法手段就是他們的“絕招”。據統計,近年來,柳林法庭在辦理各類家事糾紛案件中,結案率100%,調解率93%,服判息訴率99%。(本報記者 李俊如)